太阳成tyc33455ccwww

宿院要闻

【启新程·奋进2025】 深化教学“六加一” 培育“一流”新优势

作者:仲燚 编辑:刘庆斌 来源:教务处 创新创业学院 浏览量: 时间:2025-03-10
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和“十五五”谋划之年,是学校争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夯实“创一流”基础的决战决胜之年。教务处、创新创业学院紧紧围绕2025年春季学期教职工大会精神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继续锚定“战硕点、创一流”目标任务,深入推进实施“六提”工程和“一项”Ai赋能教育教学行动,全力培育教学内涵建设基础优势。

一、实施专业内涵提升工程,夯实发展根基

对接地方主导产业,优化专业结构布局。借助专业办学状态监测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,加大专业预警与调整力度。同时以江苏“1650”产业体系和宿迁“615”产业体系需求为导向,积极增设“四新”专业,不断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。加强学科交叉融合,打造重点专业集群。主动响应数字经济发展新需求,统筹推进产业集群、学科集群和专业集群融合发展。坚持理工融合、工工结合、管工交叉,做大做强特色学科专业群、交叉学科专业群。实施品牌引领计划,培育一流课程教材。稳步推进省一流专业建设和省品牌专业三期项目。持续打造“宿院优课”,重点加强AI+数智课程建设,全力冲刺国一流课程。启动2025年教材建设项目立项遴选,重点推进高级别出版社的高水平产教融合教材、新形态教材建设工作。序时推进专业认证,不断提升内涵质量。开展第三批校内专业认证,做好师范专业、ASIIN认证专业进校考查,提交相关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申请,不断提升专业内涵质量。

二、实施产业学院提优工程,创新育人模式

深化分级分类管理,构建“三元协同”考评体系。以一级产业学院为引领,打造全国产教融合标杆,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构建定量与定性、共性与特色、阶段与年度相结合的“三元协同”综合评价体系,实现产业学院动态管理。强化两支队伍建设,促进导师“产教”执行力。联合企业共建“企业导师库”,增加企业教师参与教学比重。充分发挥“双师型”教师协同育人作用,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导师队伍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激活产业学院动能。协同各学院持续实施“4+X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推进冠名班、卓工班等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改革。大力推广项目式教学法,构建以“项目制”实践教学体系,探索“五位一体”的教学模式,为产业学院注入创新活力。

三、实施教师教学提质工程,提升教学水平

开展分层分类培训,提升教师数字素养。围绕数字化赋能教学,开展分层分类培训,激发教师教学创新“内驱力”,推动教学模式革新。以赛促教提升技能,冲刺省赛突破国赛。举办2025年课堂教学大赛,遴选培育优秀选手;以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引领,举办训练营,全力备战省赛,努力突破国赛。强化教学团队建设,培育省级优秀团队。组织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考核验收与遴选,积极培育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,提升教学整体水平。

四、实施创新创业提档工程,攀登国赛高峰

突出“五创融合”,筑牢课程根基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打造“思创融合”课程;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开展“专创融合”课程;借助教师科研项目推进“科创融合”课程;依托学科专业集群开设“赛创融合”课程;结合地方产业链设置“产创融合”课程,全方位筑牢创新创业课程根基。赋能“赛创互促”,促进成果提档。完善竞赛激励机制,开设竞赛实验班,优化竞赛管理,提升参赛率和获奖率,形成“一专一赛、一院一品”特色。重点培育“三大赛”种子项目,组建专业团队,打磨潜力项目,争取高水平竞赛佳绩。同时,注重成果转化,推动项目落地,实现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”良性循环。依托“文化浸润”,厚植双创生态。举办“双创大讲堂”,邀请行业领袖、专家校友分享经验,并将其纳入学校“为学生办实事”项目。组织创业沙龙、项目路演,搭建交流展示平台;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双创成果和典型案例,传播双创故事,塑造积极向上创新创业文化,不断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五、实施实践教学提效工程,赋能学生成长

严控过程关键环节,保障毕业论文质量。强化毕业论文(设计)关键环节管理,实施公开抽检,扩大抽检范围,提升毕业论文质量。聚焦进阶能力培养,推进实践教学改革。聚焦学生进阶能力培养,开展实验项目评价与更新,鼓励专业设置综合性、创新性实践项目,推行项目场景式教学,并通过立项课题、评选案例、开发资源等方式,推动实践教学创新。综合实践基地引领,推动平台资源建设。大力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,加强校企合作,同时对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考核,保障基地可持续发展。实施信息化管理,筑牢实验室安全防线。建设实验室管理系统,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。通过对危化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降低安全风险。适时开展分层分类安全培训与演练,提升师生应急处置能力,确保实验室安全零事故。

六、实施教学成果提级工程,扩大教学影响

深化教学改革研究,培育教研课题成果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点、难点、热点或教学前沿问题,开展校级教研课题立项和省级课题申报工作,培育优秀教学成果。统筹省级成果培育,冲刺教学奖项突破。重点围绕硕士学位点建设、产教融合等7个项目,组织牵头学院精心打磨,邀请专家指导,不断完善成果内容,争取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数量和等级上实现新突破,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影响力。

七、实施AI+赋能教育教学行动,融入变革浪潮

推动AI+专业交叉,支持专业课程建设。鼓励专业与AI深度交叉融合,引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,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,完善“1+X”人工智能课程体系,开展AI相关微专业建设。开发AI教学场景,构建智慧助学系统。丰富智慧教学平台功能,开发AI助教和助学系统,实现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支持,同时挖掘AI在教学管理中的辅助功能,为教学管理提供智能分析。探索AI+智慧教务平台,驱动管理智慧转型。探索构建AI智能教务平台,实现专业预警、学业预警、课表编排检测等智能化管理,打造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,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的智慧转型。

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;目标明确,重在落实。2025年,教务处、创新创业学院将以扎实的行动落实各项工作,在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征程中不断书写新的辉煌。